心肌缺血很普遍吗
心肌缺血是指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通路受到阻塞,导致心肌氧供不足而引起的病理状态。随着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普及,心肌缺血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心血管疾病。本文将对心肌缺血进行详细的介绍,让人们了解其症状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。
症状
心肌缺血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或胸痛。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胸骨后部,向左右两侧、上腹部、下颚、牙齿和肩臂放射。 疼痛可持续几分钟、数小时或数天。其他症状包括气短、胸闷、出汗和恶心等。
诊断
心肌缺血的确诊一般采用心电图(EKG)和血液检查。 其中EKG用于检测心脏是否存在异常的电信号。如果接受较多的物理活动后心脏电信号不正常,通常可能表明存在心肌缺血。在血液检查中,高胆固醇、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均与冠状动脉疾病2型风险增加有关。
治疗
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。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预防冠心病发作,尤其是对于轻度心肌缺血患者较为适用。常用的药品包括β阻滞剂、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等。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球囊扩张术和旁路手术等。
预防
心肌缺血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。要预防心肌缺血,除了要注意饮食健康,也要注意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。同时,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戒烟限酒、避免过度劳累等。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而言,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。
结论
总之,心肌缺血虽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,但是它是可以治愈和预防的。了解其症状和治疗方法,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,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,拥有更加健康、美好的生活。
<< 上一篇
下一篇 >>
网友留言(0 条)